[党员学习] 永远信守的承诺——从“口号”、“理念”看党的根本宗旨

2011/6/2 0:00:00    |   浏览(4367)

        北京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西侧。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鲜艳夺目。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号召力的宣传和动员口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始终不变的庄重宣誓和戮力追求。

  90年风雨兼程,90年矢志不渝。党成立至今,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为群众服务”;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以人为本”……这些口号和理念,反映着时代追求,昭示着努力方向。

  口号和理念各有不同,根本宗旨永远不变。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使得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克服多种困难和失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口号和理念中体现的宗旨意识是党的性质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部营区大院,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多年前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主人公——张思德。

  1944年9月5日,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到安塞县烧木炭的张思德,因为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这一消息让毛泽东非常难过。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后来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

  “这个讲演阐明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价值观,讲话题目成了‘为人民服务’一词最正式或最明确的词源,讲话内容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以至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凤城说。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第一次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并迅速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中国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反帝反封建,推翻反动统治政权,改变落后生产关系,实现人民的民主和幸福,作为奋斗纲领。‘为人民服务’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共产党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便提出“争人权、争自由”。民主革命时期,针对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统治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现实,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口号。

  “这些口号和理念,既反映了共产党的理想追求,也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一经提出,不仅树立起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利于在这段时间内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谢春涛说。

  在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过程中,共产党特别关心农民土地问题、生产问题、柴米油盐问题。毛泽东还专门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要求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二字的分量在共产党人的心中沉甸甸。“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相继提出,既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作用认识的深化,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943年,毛泽东提出了“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在提醒大家牢记使命。如今,这五个大字悬挂在延安枣园当年的中共书记处礼堂里,见证着当时共产党人的激情和豪迈。

  一年后,“为人民服务”迅速成为共产党人更为响亮的号角。两年后,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的根本宗旨。

  这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口号和理念中所倡导的群众观点成为共产党的灵魂所系,在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一旦‘为人民服务’和它所倡导的群众观点成为全党共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更为紧密,并立刻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合力。”延安干部学院教授高尚斌说。

  他认为,群众观点的生根发芽,既为共产党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约束性要求,也成为日后共产党能够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9年3月5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共产党没有冲昏头脑。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此,“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为一个警示性口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加强自我修养、增强为人民服务能力的约束性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诸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提出,对广大群众是宣传党的思想主张的简明口号,对党自身是孜孜以求的强大理念,不仅是共产党率领各族人民取得辉煌业绩的政治财富,也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回响在我们耳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冲破思想牢笼的强大动力,为新时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则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局面。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提出,不但从根本上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而且更加注重时代内涵,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口号和理念中体现的责任意识鼓舞着党员干部,成为始终服务人民的不变准则

  革命时期,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宣传口号,激励无数党员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洪流;建设时期,一个个鞭辟入里的执政理念,成为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至理名言。

  “当官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制。”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才是最大的做人做事。”这是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生前日记本中的一句话。

  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仍然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连串闪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90年来,无数共产党员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他们发自肺腑并身体力行的理念和口号,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为人民谋利益的丰碑,历经时代变迁,始终感染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人。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将永远记住他。”谢春涛说,“凡是流传久远的口号,都体现出强烈的群众意识和群众观点。”

  回望过往90年的历史画卷,人们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

  毛泽东说:“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员的最高准绳。”

  江泽民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建党90年来,无论口号和理念在表达上如何变化,主题却始终如一,就是大力弘扬和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杨凤城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过去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取得革命建设胜利的主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仍然是我们党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
上一篇:[党员学习] 党的生日为何是7月1日
下一篇:[历史上的今天] 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